漢武帝 建元款玉雕表面處理 之分析

 

ㄧ對青玉質 表面處理染黑 嵌銀絲 之龍鳳玉觥

 

( 引 用 自 jeff 教 授 的 文 章 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 假如說: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常夜之感歎,相對地在中國玉雕史上,漢武帝建元款之玉雕對其影響,就猶如孔子儒家思想對全世界之影響久遠般。漢武帝之玉器無論在玉質、器型、技法、創意與哲學思想結合應用在玉雕上,在在皆曠古空前,影響後代甚鉅。中國最獨特的玉器文化,源遠流長,從石器時代到近現代,中國人對玉情有獨鍾,他的溫潤,猶如君子般,因此有比德之喻,也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嘆。

 

 

 

   中國人至今被稱為漢人,因為漢代在當時是最強盛、最偉大的國家,第一個由布衣平民漢高祖劉邦所創立,經文景之治與民生養,讓初登基的英主劉徹提供最大資源與舞台,使中國變為一個偉大國家,初即位的漢武帝劉徹年僅十八歲尚未掌權,由竇太后與外戚處理朝政,讓少年的漢武帝才有閑情與逸志,在中國第一次有皇帝年號--建元辛丑年(元年),去糾工製作此批曠世鉅作,建元款玉雕,為中國玉雕史留下璀璨的一頁,讓後世歷代帝王著迷,想盡辦法收集擺入內院把玩,尤其到清代乾隆更為之癡迷,極盡所能從民間各地收集漢武帝建元玉雕入宮,從養心殿、乾清宮到齋宫,無不擺放其心愛的漢武帝建元玉雕,能隨時把玩,甚至讓玉匠費盡心思模仿與創作,其喜愛之程度可見ㄧ斑。

 

 

 

漢武帝建元款之玉雕,無論其玉質、器型、動物種類繁多與創新,令人驚嘆,更將獨尊儒術之哲學思想融入玉雕文化,從動物造型強調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等五倫合諧思想注入其中。尤其玉雕技法影響後代甚遠,有些表面處理技法早已失傳,本文將嘗試解開建元款玉雕表面處理技法之謎。

 

 

 

今,介紹漢武帝建元款玉雕表面處理技法,此技法現今已經失傳技法,本人依過去個人專業背景,去做逆向思考與推理分析:

 

 

 

在漢武帝建元款玉器材質,基本上是以和闐玉為主,有白玉、黃玉、青玉、碧玉,材質堅硬不入刀,有些材質像年糕色白玉、青蘋果色黃玉、水蒼色黃玉等,現在已經絕礦了。在製作方法除傳統製作方式以砣具研製與拋光方式外,與過去曾介紹半開門技法,是將上等和闐原石,經過玉匠使用小嶄刀,一刀一刀鑿出形狀後,讓表面有凹凸,容易在表面滲碳或鹽浴處理後,再給予適度拋光,因此如磨砂玻璃般,凸的部份被拋平而開光,凹的部分保留表面處理效果,產生如青銅器般古樸,同時防止入陵後抵抗各種惡劣環境之沁蝕。今介紹是同樣鑿刀鑿出形狀後,讓表面有凹凸,容易在表面滲碳或鹽浴處理後,作全面性染黑。

 

 

 

此種技法是漢武帝建元特殊雕法之ㄧ,影響後代宋朝老提油仿舊作法,與明代新提油仿舊工法,清代雜染仿古技法,但至於如何滲碳染黑或鹽浴,讓玉器表面有如此多樣化,表現出自然渾拙,沉穩氣息,此技法已無從考,相較於宋明清提油作法破壞內部玉質高明許多,如今此技法失傳,甚為可惜。

 

 

 

我國於兩千年多前,在青銅器首創的奇蹟--化學鍍鉻技術的發明,是由秦代人發明的與廣泛應用在青銅兵器。關於這一工藝的具體方法,今天已不得而知,但根據模擬性的實驗,用鉻礦石的火硝在空氣的參與下,經過800度至1000度的焙燒,可浸出製成鉻酸鹽或重鉻酸鹽。再把重鉻酸鹽加溫到400度左右,使其液化,塗到青銅劍、鏃的表面,即可形成一層灰色的鉻鹽氧化層,具有良好的防腐蝕功能,此項鉻鹽氧化層,經過長時間表面會產生ㄧ層黝黑包漿層保護青銅器在經歷兩千多年不被惡劣地下陵墓所侵蝕。這是當時生產條件下的一項特殊工藝。這種工藝在西漢時期仍沿用,在西漢滿城漢墓中就發現這種經過鉻鹽氧化工藝的兵器,後來再沒有發現過這種情況。因此,這種工藝後來失傳了,遂成為千古之謎。

 

 

 

 173mm x 140mm x 70mm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

 

仿秦代青銅劍表面鉻鹽浴特殊處理,漢武帝建源玉雕在兩千多年後依舊烏黑發亮,令人讚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人認為漢武帝會應用此技法在玉器上,讓玉器表面會產生ㄧ包漿層同樣保護玉器,在經歷兩千多年不被惡劣地下陵墓所侵蝕。要證明此項技術以現代技術電子顯微鏡與拉曼光譜很容易,在目前電子顯微鏡有EDS成分分析或拉曼光譜分析,假如能在表面上發現碳與鉻找到均勻分布即可證明此事,漢武帝建元款仿青銅之玉雕,使用此項技術,讓玉雕之器型外表有如青銅器ㄧ般古樸渾厚。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口呈豬籠草狀,觥杯末端為螭龍與鳳鳥為座,體嵌銀絲,黑中銀絲尊貴高雅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假如證明此點,那此種雕法應用在玉雕上,首創於漢武建元初年,此技法讓玉器猶如現代磨砂玻璃,半開半留或全面染黑,產生自然和諧,陳鋪表面,其作用有二,一是利用滲碳與鍍鉻表面處理,讓此批入陵玉作不受沁蝕,保持內部玉質不被破壞,但又可以顯現玉質溫潤,二是利用滲碳與鍍鉻處理後,表現出自然渾拙,沉穩氣息,仿青銅器色,畢竟秦漢代為青銅器與鐵器時代分水嶺,藝術創作以玉石仿青銅器皿,可能性極高,因此在玉石表面也會應用當時青銅劍表面處理技法,但囿於玉石性質與金屬性質差異太大,因此必須在玉石使用小嶄刀,一刀一刀鑿出形狀後,讓表面微細凹凹凸凸如月球表面,讓滲碳或鉻鹽浴能留駐在表面,再適度溫度蒸鍍附著表面。

 

 

 

感嘆當時漢代玉匠,在極原始與簡陋工具,以時間換取空間,終其一生僅完成幾件作品而已,加上應用如此特殊表面處理技法,創造中國雕玉史之高峰藝術,就是在漢代,又以漢武帝之藝術水平達到巔峰,表現出當時高度文化藝術水準,漢武帝很自豪留下『建元』或『建元辛丑年製』落款,讓後代子孫了解其文治武功,此批玉雕之精美令人讚嘆不已。在所發現之玉器,截至目前為止,尚未發現有重覆之玉器,除非成對之動物。

 

 

 

所分享為一對青玉質、表面處理、全面染黑、嵌銀絲之龍鳳玉觥,底部落款建元,造型仿犀角,口呈豬籠草狀,觥杯末端為螭龍與鳳鳥為座,體嵌銀絲,玉質堅硬,鐵釘聲,造型新穎獨特,動物威猛,通體滲碳染黑,仿秦代青銅劍表面特殊處理後,兩千多年後依舊烏黑發亮。現今製造技術有陽極處理,電鍍染黑,早在兩千多年前秦漢就能使用特殊表面處理方法,達到現今技術才能作到防腐蝕與增加硬度的技法,甚至比之效果更加好,能不令人瞠舌與讚嘆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所分享為一對青玉質、表面處理、全面染黑、嵌銀絲之龍鳳玉觥,底部落款建元,造型仿犀角

 

 


 



 

 

 

造型新穎獨特,動物威猛,通體染黑,早在兩千多年前秦漢就能使用特殊表面處理方法,達到現今技術才能作到防腐蝕與增加硬度的技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對青玉質、表面處理、全面染黑、嵌銀絲之龍鳳玉觥,底部落款建元,通體染黑,仿秦代青銅劍表面特殊處理後,兩千多年後依舊烏黑亮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仿秦代青銅劍表面鉻鹽浴特殊處理,漢武帝建源玉雕在兩千多年後依舊烏黑發亮,令人讚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底部落款建元,通體染黑古普渾厚,仿秦代青銅劍表面特殊處理後,兩千多年後依舊烏黑發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一對青玉質全面染黑嵌銀絲之龍鳳玉觥,底部落款建元,通體滲碳染黑,仿秦代青銅劍表面特殊處理後

 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